端午节与吃粽子的关系|肇庆皇中皇|发布者:肇庆裹蒸粽 发布时间:2010-08-10 15:47:10 【字体:大 中 小】
端午节吃粽子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端午好日子裹蒸粽,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皇中皇好日子裹蒸粽,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闽台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闽台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闽台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中国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祭”。 “**”被抬入屈子祠内,好日子裹蒸粽1400g,由运动员给**“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可谓盛况**。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想了解更多关于粽子的故事请登录到肇庆市皇中皇裹蒸粽有限期公司
此外,看龙舟赛也是重头戏。每年肇庆承办的“亚洲龙舟锦标赛”都会在星湖进行激烈的角逐。虽然锦标赛在端午节前已落下帷幕,但在端午节正日,游客们还是可以欣赏到多支专业队伍的精彩比赛,并与当地村民齐声欢呼喝彩,在锣鼓声和呐喊声中迎接这个传统节日。
赛龙舟
赛龙舟
星湖上龙舟赛让人热血沸腾,而湖边的绿道却让人舒爽惬意。环星湖绿道有“广东较美的湖景绿道”美誉,好日子裹蒸粽,骑上自行车环湖绕行,一路上挺秀的岩峰和荡漾的碧波映入眼帘,让人不禁产生“人在画中行”的错觉。
Tips:
鼎湖山脚下沿路有许多卖粽子的小摊和店铺,大大的粽子每个有一两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