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起源-肇庆市皇中皇话你知
发布者:肇庆裹蒸粽 发布时间:2010-08-06 17:59:34 【字体:大 中 小】
端午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古人对端午,其实有种种说法,史书上,介子推曾割腓股帮助晋文公。晋文公复国后,赏赐随从巨属,介子推*无所得,因此怨恨,与母亲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传说晋文公请他出来,他终不肯出。晋文公烧山求他出山,他抱木而被烧死。邯郸淳《曹娥碑》说是祭伍子胥:“五月五日,时迎伍君。”史载伍子胥尽忠于吴,后反被吴王夫差杀,抛尸于江,化为涛神。民间传说,伍子胥死于五月五日。《会稽典录》记,则为纪念曹娥;“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上。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沂,涛迎波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缘江号哭,昼夜不绝声七日,遂投江而死。”因纪念曹娥,又称“女儿节”的。当然,较响亮者,自然为纪念屈原。纪念屈原说,始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日: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绿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异苑》因此说,“粽,屈原姐所作。”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却说:“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隗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因李时珍此种说法,故闻一多有 “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之说。
买粽子就到皇中皇款式多,种类全,折扣低
发布者:肇庆裹蒸粽 发布时间:2010-08-11 17:35:00 【字体:大 中 小】
八月中秋不是吃月饼,庆团圆的吗?怎么八月中秋吃粽子呢?嘿嘿.这可是我们家乡湖南永州宁远县的特有习俗哦。
大家都知道,吃粽子划龙船,这是为纪念屈原而兴起的节日。春秋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自己的兴国战略未被楚王采纳而流放汨罗江,他在愤懑中写成千古绝唱《离骚》、《九歌》后,自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发财就手棕批发,在湖南北乡,每逢端午节,人们就用包粽子、划龙船来缅怀这位先哲。这一天,人们纷纷把粽子投进汨罗江,意思是粽子可以喂鱼,鱼吃了粽子后,就再也不会咬屈大夫的,这种说法虽然有点荒唐,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屈大夫的崇敬之情。划龙船则是为了抢救屈原而兴起的,现在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习俗,就是龙舟竞渡,看谁的龙舟快,就可以先救出屈大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传统的端午节。
但是在我们家乡一带,端阳节是不包粽子的,端阳节只喝雄黄酒,大概是从《白蛇传》里流传出来的风俗,因为,这时正是蛇出洞的时候,永州之野产异蛇,其毒无比,年年都有人被咬死,而蛇怕雄黄,所以就喝雄黄酒。可是,到了中秋节,本来中秋节是吃月饼,庆月圆,舞婵娟的,而宁远却大包特包粽子,纪念起屈原来了。
据老辈人讲,春秋战国时期宁远早有县治,古称南蛮之地,发财就手棕,地处南岭山脉北麓,这里古木参天,猛兽遍地,人迹罕至,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从湘北的汨罗到湘南的宁远需要很长的时间,发财就手棕400g,所以,当屈原的消息传来时,已经是到八月中秋节了,为了纪念屈原,就只好用中秋节来带替了,于是,宁远就形成了八月中秋包粽子的习俗。这种说法虽然有点牵强,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另外一种说法是:五月端阳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人们连饭都不得没有吃,千打主意万学法,发财就手棕端午,东挪西借才勉强度过饥荒,多少人衣不遮体,食不廛腹,饿死荒郊,哪里还有糯米来包粽子?哪里还有心思来悼念屈原?
到了八月中秋,稻谷糯米都上岸了,豆子花生已经入库,鸡鸭也已养大,人们有了剩米余钱,才想起了悼祭屈原,于是就形成了八月中秋吃粽子的习俗。这种说法也似乎有点道理。
不管怎么说,正八月中秋包粽子已成为我们家乡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中秋团购粽子请到肇庆市皇中皇裹蒸粽有限公司-款式多,种类全,折扣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