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保鲜添加硼砂 肇庆裹蒸粽制定标准 曾为保鲜添加硼砂 肇庆裹蒸粽制定标准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03-06 14:41:05 【字体:大 中 小】
“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传统裹蒸,这两句古诗,道出了肇庆人吃裹蒸粽至今不变的乡俗。不过到今天,肇庆人手工家庭小作坊制作裹蒸粽的观念要变一变了,小作坊普遍存在的生产卫生条件差,生产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等问题制约着肇庆裹蒸粽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保鲜添加硼砂
据记载,早在汉代,西江两岸城乡居民早已有春节包裹蒸粽的习俗,加上制作裹蒸粽的冬叶是肇庆地区特有的一种农作物,用它制作的粽子与用莲叶及其他材料制作的粽相比别有一番风味,这也就成了肇庆的特产,**珠三角。
肇庆市质监局局长李康廷告诉记者,鼎盛的时候,肇庆裹蒸粽小作坊和农户近100家,而规模化的企业只有三四家。小作坊卫生、质量、安全意识较差,有些人销售过期变质的产品,甚至有些人为了保持裹蒸粽新鲜添加带香味的硼砂,这些都严重危害了肇庆裹蒸粽的声誉。
肇庆裹蒸粽
抽查合格率为85.2%
据较近调查统计,传统裹蒸粽,肇庆从事裹蒸粽的人员有200多人,裹蒸粽企业约有60家,年产值约5000万元。其中证照齐全的裹蒸粽生产企业有16家,证照不全或无证无照或**范围生产经营的企业有46家,查处生产不合格裹蒸粽6宗,取缔了13家无证照企业。今年3月份抽查裹蒸粽48批次,合格率71.43%,整治后,9月初抽查裹蒸粽55批次,合格率为85.2%,抽查合格率比整治前上升了13个百分点。
制定裹蒸粽地方标准
李康廷表示,目前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假冒的肇庆裹蒸粽叫卖,并且整个肇庆裹蒸粽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不能让小部分的质量较差的产品坏了肇庆裹蒸粽的声誉”,正制定肇庆裹蒸粽的地方标准。“现在已经送省质监局*组研究,估计不久就会有我们自己的标准了。”
他提醒说,消费者购买裹蒸粽时,首先看包装,传统裹蒸批发,质量好的裹蒸粽包装的冬叶颜色鲜艳,如果时间长变质的产品则会发黄;其次闻,有酸味的就变质了,清香味的粽子质量好;*三就是要购买正规大品牌厂家的产品,看清生产日期。
国家粽子行业标准出台
发布者:zqredstar
皇中皇公司是国家粽子行业理事单位及粽子国家标准起草修订单位之一。
酝酿达两三年之久的粽子行业标准终于正式发布,并于今年端午节前正式实施,该标准对粽子的产品分类、理化卫生指标、标签包装以及运输、贮存和销售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这一行业标准填补了我国上千种传统点心食品无行业标准的空白,也将对粽子这个传统食品行业起到明显的规范作用。在这份行业标准中,明确粽子的定义,即“以糯米和或其他谷类食物为主要原料,中间裹以(或不裹)豆类、果仁、菌类、肉禽类、蜜饯、水产品等馅料,用粽叶包扎成形,经水煮而成的制品”,这将对目前市面上“**无实”的劣质粽子起到一定遏制作用。
“这个粽子行业标准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明确提出了粽子品种的分类原则,如有馅类、无馅类和混合类;二是明确列出有关理化卫生指标;三是包装上的标签要符合GB71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有关要求。”中国商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高级技术顾问曹德胜向记者介绍,粽子行业标准中对于菌落总数的要求比国家标准的30万个还要高出不少,新鲜类的为5万个,速冻类的为1万个。此外,*还对粽子加工里的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对砷、铅、黄曲霉毒素、大肠菌群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定,这些要求将帮助粽子系上“食品安全带”。
尽管新公布的粽子行业标准仅为推荐性的,但由于其中的理化卫生指标和GB71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要求均是国家强制性执行标准,因此也将对粽子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参与粽子“国标”起草的*特别强调,对于粽叶,传统裹蒸端午节,国家标准将提出严格要求,将明确规定:粽叶必须是纯植物的,不得人工添加任何东西在里面。现在有些企业为使粽叶在高温蒸煮后仍保持鲜艳的绿色,用一种铜制剂处理粽叶。国标将会给粽子叶中的铜离子含量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