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蒸粽 味浓回甘
据说,裹蒸粽起源于肇庆,正宗的裹蒸粽体形无比巨大(当然是比起我们平时能买到的那些)。后来流传到广州,广州人把它推陈出新,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好多新品种:瑶柱粽、菠箩粽、豆沙粽。
在冷冰冰的冬天,拿着一个烫手的粽子,一层层地拨开它的皮,你会闻到一股浓浓的糯米香和豆香。猛地咬下去,那种感觉,就像有一股暖流在心里涌出,一口一口地细嚼,混着五花肉的甘味,冬菇的鲜味,简直就是人间口感*特,回味无穷。
裹蒸粽制作方法
在包粽的**日,先把猪肉洗净去皮,分别切成小方块,调入适量盐、糖、五香粉、味素拌匀。绿豆洗净,浸过夜,然后用手搓擦出豆皮,再用清水掏去,豆肉沥干水分,用少许生油、盐捞匀。糯米洗净,沥去水分,加入适量生抽、盐、糖、味素和五香粉拌匀。咸蛋黄一个切开两件。烧肉、烧鸭、火腿切件。冬菇去蒂,洗净,用水浸发,取出沥干水分。虾米洗净,浸软。栗子肉洗净,煲“烂”,取出备用。
1.裹蒸粽是选用干的荷叶包裹的(即干莲叶,要先用水洗净,再用温水浸软,涂上少许油),先铺上一层糯米,再铺一层绿豆;然后放入猪肉、火腿、烧肉、烧鸭、冬菇、虾米、栗子和半边咸蛋黄等;最后,又销上一层绿豆和一层糯米,包裹成“四方形”,用水草结扎,即可放进蒸笼锅内,隔沸水蒸熟。用莲叶包裹的裹蒸粽,蒸熟后有一股芬香的荷叶味,吃起来特别可口。
[主 料]:糯米
[辅 料]:蜜枣,棕叶
[制作方法]:手工
2.再填入糯米至满,使劲压实;包成等腰三角形,再取一片粽叶,从等腰三角形的**点开始,完整包裹一圈至开始的地方,围绕**点再绕一圈至三角形底部;取粽针在靠近**点下3厘米处穿透粽子,并象穿针引线一般把粽叶的尖部穿过针眼,稍用力把粽叶引出,且固定、包裹扎实。
3.包好的成品。
4.放入压力锅加清水(水量要没过粽子)煮1—1个半小时至熟即可。
如果你也想亲手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裹蒸粽,详情可以到肇庆市皇中皇裹蒸粽有限公司了解(专业生产加工肇庆裹蒸粽、粽子批发、粽子团购、肇庆特产)
不吃裹蒸 白来肇庆------皇中皇裹蒸粽介绍发布者:皇中皇裹蒸粽
肇庆裹蒸粽始于秦代,曾为御用粽子美食。世界城市合作组织美食2011年授予肇庆裹蒸粽万粽**称号。2012年肇庆裹蒸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国家批准为原产地保护产品。 肇庆裹蒸的特色:
一是*特的大冬叶包裹。大冬叶是肇庆的特产。冬叶,是北回回线上肇庆*特的植物种,生长在西江流进肇庆段的断壁残垣的旧屋边和乡间小道旁,其厚叶中含有富厚的叶液,外表碧绿发亮,具有色绿、叶香、防腐、含自然的保鲜叶绿素等特点,用冬叶裹粽蒸,精制裹蒸皇中皇,嫩滑甘香。
二是肇庆裹蒸粽制作非常讲求。选用上好糯米和当年绿豆,肥瘦相间的猪肉,加五香粉、曲酒作调料,精制裹蒸,馅味醇香、肥而不腻。用大冬叶及**水草包“裹”好后,放到铁桶里用明火蒸煮十个小时,直至糯米、绿豆、猪肉完全融合,有千年裹蒸,神州飘香美誉的裹蒸粽就希奇出炉了。 制作:裹蒸采用纯手工制作。制作器皿多为漏斗形竹木器具,传统则用**大竹帽。将几张冬叶依次铺放在帽的中间,以10:6:4的比例先后放上糯米,绿豆和肥猪肉,依照冬叶包糯米,糯米包绿豆,绿豆包肥猪肉的顺序包裹,然后在*覆上一到两张冬叶,接着用水草或者席草捆扎。放在大甑或铁桶(锅)中用柴火猛火熬煮,边蒸煮边加入清水,直至糯米、绿豆、猪肉融化混为一体。一般要煮8至10个小时。 功效:裹蒸热食时清香扑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肥而不腻,精制裹蒸端午节,据说还具有补气、止夜尿和增加热能作用。 作工艺被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肇庆市皇中皇裹蒸粽有限公司承传并发扬传统粽子生产工艺,采用农家优质糯米、绿豆、五花肉及**鼎湖山泉水生产粽子,精制裹蒸可加工,经10多小时蒸炖而成,粽子味道*特,入口松化、爽滑甘香,米豆融化,色泽玉洁,又因其用冬叶包裹而有特殊香味。 肇庆皇中皇裹蒸粽,除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优良的品质深受高级消费群众的青睐。“皇中皇裹蒸粽”号称“华南粽子大王',裹蒸香气横溢,入口溶化,甘香,是人们欢度春节的传统食品。公司在2006年斥资扩建标准化、规范化新厂区,通过了国家QS生产许可证的审查;2008年公司创建环保节能的蒸煮工艺,节约了能耗,加快了蒸煮速度,增强了蒸煮能力;2009年公司又引进了先进的自动化及半自动化裹蒸粽生产线,大大提高了裹蒸粽的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使生产及品质管理水平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肇庆市皇中皇裹蒸粽有限公司连续多年获多项殊荣、国家金奖后,2010年年底,“皇中皇” 商标又被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广东省*商标,这是专业粽子行业广东省*商标。